全球观天下!新民快评 | 让“光污染”治理更好落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与城市发展相伴随的“光污染”问题逐渐显现,户外广告、招牌,乃至景观照明等城市光源的过度照射,给居民生活等带来不小的影响。针对此类问题,新修订的《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增加了防治“光污染”的相关内容。然而,实际执法操作仍有不少困难。
图源:东方IC
201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说,由于光污染,地球上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看不到银河。几年过去,虽然不知道这个数字有没有变化,但光污染依然是影响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一个问题。光污染不仅关乎能不能看到星空,还会干扰人们正常的作息与生活,以及植物生长、动物迁徙等。2017年公布实施的《上海市景观照明总体规划》就要求,禁止使用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的景观照明设施,禁止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天文台所在地区设置景观照明设施等。
新修订的《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在整合现有“光污染”防治措施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完善、升级,如强化源头管控、强化居住环境保护、明确相应罚则等。这就为治理光污染提供了更坚实的法治保障。不过,有了“升级版”的法规之后,光污染也并不会自动消失,生活场景的复杂性给执法带来挑战。例如,若探照灯光直射向居民居室,城管部门可责令拆除,但有的灯光很难被认定为“直接射向”住宅居室,又对居民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处理起来可能就没那么简单。
还有专家提出,现行法律法规里,对光污染的描述缺乏更细致的定量标准,给执法操作带来困扰。目前的照明标准有《夜景照明设计规范》和《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但都不是强制性规范或标准,也就难以作为执法依据。这说明,光污染治理的法规要更好地落地,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规则、制定标准,让配套措施变得更完善。
要做到“该亮的亮,不该亮的不亮”,不仅要让事后治理更加到位,前期规划设计更是关键。杨浦、浦东滨江步道的景观灯设计就很讲究,灯光柔和而“克制”,营造出夜晚宁静平和的感觉。灯光适度,让人们感到安全、舒适,并与城市风貌和文化相契合,这样的“光”,才不致变成“污染”,而是体现出城市的品质。
纪玉/文
标签:
为您推荐
-
聊城市乡村振兴局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扎实做好产业带动工作,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快速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改变农村
22-05-31
-
据滨州海关统计,前4个月,滨州市外贸顶住国际地缘冲突以及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双重压力,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92 1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22-05-31
-
只需要提交了一份申请书,对外汇款5分钟就完成了,比以前方便多了!以前办这个业务,至少要一天。青岛天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长春
22-05-31
-
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适应城乡居民网上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件的需求,省公安厅制定了户籍管理全程网办五项服
22-05-31
-
近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布了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综合评估结果,济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7家产业园被评为优秀等次。近年来,山东
22-05-31
-
为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依法严惩养老诈骗犯罪,有力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山东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截至目前,
2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