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新民快评|发展游戏业,给用户财产更多法律保护
【资料图】
最近,中消协发布了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中提到,“关停”类纠纷致消费者受损较大,包括网络游戏停服引发虚拟财产纠纷。一些网络游戏运营商在老款游戏停止服务时往往“虎头蛇尾”,对消费者权益不负责任。
图片来源:东方IC
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52亿,占网民整体的52.6%。一半网民是“玩家”,这个产业早已不容小觑,却在一些“基础问题”上仍存在争议,比如游戏账号、游戏装备的归属。游戏厂商提供的用户协议中往往约定,游戏账号归厂商所有,玩家只有使用权,而且账号不得私下交易。但现实中,游戏账号买卖司空见惯。很多用户在游戏中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自然认为自己对账号以及其中的装备有处分权。
游戏是厂商运营的,用户往往处于被动。要是不签用户协议,就玩不了游戏,即使对其中条款是否公平合理存在疑问,也只能签下来。游戏要是停服,厂商很可能采取“删档”措施,意味着用户在游戏中的一切都化为云烟。这已经不仅涉及游戏账号、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的归属问题,而且还影响到消费者权益保障,因此中消协在谈及游戏停服删档引发的纠纷时表示,消费者的权益不能“想删就删”,网络游戏运营方在调整经营策略时,须尊重消费者意愿,选择消费者可接受的方式。
游戏“资产”的归属争议,只是虚拟财产问题的一部分。虚拟财产的范围已经越来越广,网上店铺、具有一定粉丝量的微信公众号、在云端或设备中存储的数据等,都可能因为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被认定为虚拟财产。与此有关的法律纠纷也已屡见不鲜。虽然民法典明确提出“虚拟财产”的概念,指出“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相关法律法规依然不够完善。比如,不限于游戏,很多网络平台约定用户只有账号的使用权。有法律人士认为,网络账号的使用权也可被视为虚拟财产,建议立法和司法机关探索划定虚拟财产的具体范围和性质,为具体司法实践提供指导。
虚拟财产日益增多是必然趋势。期待为虚拟财产提供更多法律保护,让“到底是谁的财产”等问题更容易找到答案。
郁晶陶/文
标签: 法律保护
为您推荐
-
聊城市乡村振兴局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扎实做好产业带动工作,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快速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改变农村
22-05-31
-
据滨州海关统计,前4个月,滨州市外贸顶住国际地缘冲突以及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双重压力,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92 1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22-05-31
-
只需要提交了一份申请书,对外汇款5分钟就完成了,比以前方便多了!以前办这个业务,至少要一天。青岛天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长春
22-05-31
-
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适应城乡居民网上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件的需求,省公安厅制定了户籍管理全程网办五项服
22-05-31
-
近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布了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综合评估结果,济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7家产业园被评为优秀等次。近年来,山东
22-05-31
-
为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依法严惩养老诈骗犯罪,有力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山东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截至目前,
2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