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微速讯:新民快评|铭记医护救命之情,不应只停留在特殊时期
我猜,今天或许有人会到一棵微博“树洞”下,抱怨着感染后的痛楚、细数着柴米油盐的不易、敬佩着医者的每一次担当。
图说:长海医院急诊大楼输液室的医护人员不停地为患者更换输液袋、供氧设备等。徐程 摄
(相关资料图)
三年里,我跟随援鄂医疗队进过武汉疫情“风暴眼”中的重症监护室,跟随方舱医疗队见过“大上海保卫战”里的悲欢离合……这几天,“仗着”自己“阳康”,我和同事又走进了一家三甲医院的急诊大厅。
看似一个寻常的采访,我却认为它够比肩前两场“战疫”的地位——它同样是一次出征,同样很悲壮。
想象一幅画面吧,黑夜中茫茫大海上有一艘小船,风很大浪很急,可船上的舵手却少得可怜,他们尽力在风浪中稳住小船,尽力要把它摆渡到彼岸。
这是现在上海乃至全国医疗机构的写照,艰难、悲壮,但不退缩。一批批医护人员感染病毒倒下,一批批补上,倒下的人病还没好就强撑着再回到岗位上……如此,反复上演。
这几天,医护朋友圈让很多人破防了,有人说,因为阳性,“容许自己当两天逃兵”;有人在急诊上班时突然倒下……那天采访,看到输液室里的护士着装不统一,一问缘由,穿着二级防护的(大家认知中的“大白”)是没被感染过的重点保护对象,穿着隔离衣的是已经感染过重回岗位的,这个细节,差点让我没绷住。
我们感叹,除了不能替病人生病替病人痛,他们扛起了所有。
他们也只是普通人,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家庭,却一次次挺身而出,以凡人之躯挡在病魔和你我之间。有人呼吁“非急诊”需求的患者不要一窝蜂跑去三甲医院,造成生命通道的拥挤,这也是为医护人员“减负”——但,我们也无法苛责那些被纷杂信息打乱阵脚、无意加重了主观感受的病人们,他们也没有错;有人说不应鼓励和倡导医护人员“轻伤不下火线”——但面对骤增且焦虑的患者,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吗?似乎又是个无解的循环。
他们说,熬一熬,最艰难的时光总会过去。祈祷这段时光能短些、再短些。当然,他们的付出和牺牲也应该得到落到实处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
还想说,对这份救命之情的铭记,不应只停留在特殊时期。总会和疫情说再见,也不可避免还会去医院,那时也请保持对他们的感激和尊重。
无论如何,他们值得。
郜阳/文
标签:
为您推荐
-
聊城市乡村振兴局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扎实做好产业带动工作,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快速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改变农村
22-05-31
-
据滨州海关统计,前4个月,滨州市外贸顶住国际地缘冲突以及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双重压力,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92 1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22-05-31
-
只需要提交了一份申请书,对外汇款5分钟就完成了,比以前方便多了!以前办这个业务,至少要一天。青岛天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长春
22-05-31
-
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适应城乡居民网上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件的需求,省公安厅制定了户籍管理全程网办五项服
22-05-31
-
近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布了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综合评估结果,济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7家产业园被评为优秀等次。近年来,山东
22-05-31
-
为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依法严惩养老诈骗犯罪,有力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山东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截至目前,
22-05-31